淳厚家风,天之骄子平凡出
淳厚家风,天之骄子平凡出 他的祖父是红色商人,解放前资助过共产党闹革命,给他传下了朴素的经商教条;他的父亲是人民教师,给他立下修身立德榜样;他的母亲是普通的集体企业职工,给他最早的商品经济启蒙。 相当于许多出生贫苦的陆河乡亲来说,1961年3月诞于河田镇一个普通家庭的彭武豪可算是个“幸运儿”。他的父亲彭汉权是一名兢兢业业、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母亲叶秀玉是一名勤勉耐劳、持家有方的集体企业职工,兄妹5个,虽说在上世纪6、70年代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物质丰富,但父母克勤克俭,精打细算,倒也温饱无虞。在彭武豪的成长环境下中,时常可接触到公社领导、回乡华侨,那些叔叔伯伯走过他的身边,都会怀着喜爱的心情伸手摸一摸他的头,赞一句“真乖”。有时,大人们说话谈事,小武豪会乖巧地站在一旁聆听,从中,他吸收到不少关于外面世界的信息,学晓一些做人的道理,同少时期,就有了一种可贵的悟性,与人相处和谐有礼,思想更加活跃,心胸更加广阔,目光放得更远。 彭武豪的祖父与彭珍悦是一位小商人,解放前在河田镇开铺经商。海陆丰是共产党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彭湃同志的故乡。从1924年至1927年,彭湃先后在这带发动过3次农民起义,影响甚大。彭珍悦被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所吸引,成为地下工作的联络员,并用家财资助共产党。解放后,他又带头参加公私合营,成为合作社开办的商店的员工。彭珍悦在河田的口碑很好,他为人坦荡,乐善好施,凡四周乡邻有了寒暑之灾,危难时总会慷慨解囊,且不追还。 彭武豪是彭家长孙,他的出生,为祖父带来了无限喜悦。彭珍悦亲自替长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武豪,寄托着无穷的希望。有意思的是,彭武豪并没有长成一介赳赳武夫,以武扬名立万,而是成为一个外表儒雅、心智聪慧的成功商人。 这,也与祖父的熏陶有关。从小,彭武豪就经常听到祖父唠唠叨叨地说:“赚钱要赚自己流血流汗的钱。”“赚了钱不能给人骂。”“与上等人打交道,说了为算;与中等人打交道,以写为算;与下等人打交道,说不算,写不算。”家里的每一位亲人,都是彭武豪的第一任老师。祖父的话,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视之为“家训”,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准则。 大概是因为时代变化的关系,彭武权没有“子承父业”,而是一直在陆丰(河)教育系统工作。他爱国爱党,对共产党充满感恩之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生涯中,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于自己的孩子,他努力将之培养成为德行高尚、正直诚实、恪守道德的人。古人云,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居首。德,实质上就是责任感,就是肩负应有责任的崇高的人类感情。只有尽到了因尽的责任,生命才充实,人生才富有价值。 彭汉权特别教导儿子为人做事要时时站在对方考虑,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他还将自己悟出的人生道理不断地传给儿子。从父亲身上,彭武豪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这对他日后投身商,灵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与合伙人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延展为从商的准则。而立德与责任感,更成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无私贡献的源泉。 朴素的民间教育与家庭环境的滋养,使彭武豪自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需要挣钱的,但最令自己开心的钱都是由辛勤的劳动、由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心安,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心安解脱。在祖辈父辈的教导下,赚干净钱,做正直人的信念在彭武豪的心灵播下了种子;他秉承了祖父与父亲、母亲的风范,做事稳健、深谋远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具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新一代特点,聪明机智,独创性强,喜欢从事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工作,遇到困难则显出潇洒自如、进退有度的从容风度。 商海初练,选定方向勇向前 一种充满活泼泼生命力的东西,既平凡又神秘,可感觉又超感觉,带着不可抗拒的神奇魅力诱惑着他,那,就是市场经济。 一滴露珠落在了一片荷叶上,一阵清风拂动了荷叶,卤煮随着荷叶的晃动,一下子落进了另一片荷叶,又或者滑向涟漪荡漾的水面。 有人说,这是偶然,因为风动。 也有人说,这是必然,因为露珠的本能。 20多年前,高中毕业后曾在粮所装过谷子,在总制品厂做过扫把的彭武豪费了一番功夫,终于在1979年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父亲欣喜地舒了一口气:儿子有了一份公职,就有了社会地位,有了生活保障,也就有了前途。 但是,彭武豪的想法却与父亲的大不一样。他渴求的不是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而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就在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惠州师专带薪就读期间,于1984年悄然离开了校园,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究竟是一股什么风,使彭武豪的人生路向,在家中曾有过一番争论。父亲坚持要他老老实实在学校上班,毕竟,端上一个铁饭碗不容易,是不应该轻易砸碎的。母亲则支持他的想法,原因非常简单——实践与事实证明,那怕她只是总制品厂的一个普通职工,只是扎扎扫把,工资收入却比做教师的丈夫高。彭武豪的父亲月入56元,母亲月入75元,看似差距不大,但在当时,实际上相差部分已是一个学徒工的月工资了。无疑,就收入而言,做教师并没有太强的磁力。 因为尊重父亲,彭武豪顺从父亲的意愿,在学校任教3年半,并且非常投入。他勤力备课,认真上课,主动为学生补课,深受师生、家长的好评,是学生欢饮、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好老师。彭武豪认为,无论入哪一行,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哪怕这份这工作并是不你的最爱和最感兴趣的。这段教师生涯,这种高度的职业道德感,奠定了他的人生基础。 然而,也许是祖父的遗传基因作用,尽管听父亲的话努力做一名出色的教师,但彭武豪的心,始终有一种难以平息的躁动,隐隐约约之中,仿佛感受到某种天性的召唤。 还在12、3岁的小学时期,虽说家里衣食无忧,彭武豪却有一种追求物质丰富、改善生活素质的本能——希望不用天天只穿一件旧背心,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买件好的衣服。出于这种单纯的目的,他用当时“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流行语鼓动自己,学习身边一些同学的做法,到镇子边的荒地开垦种菜,不怕辛苦不怕臭,担水担肥,浇水施肥,待菜长大后,收割售卖。 到了在学校任教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置一台小胶印机,做一些简单的小印刷品。他发觉,哪怕只是接到一单小生意,也比在单位拿工资强得多。他的教师职位月薪只有30多元,而印刷生意的月收入却可达到100多元。这一差异,让彭武豪仿佛看到了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充满了活泼泼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它既平凡又神秘,可感觉又超感觉,那,就是市场经济。 从市场中得到实惠的彭武豪,像一头灵敏的猎狗,从中嗅到了市场经济诱人的味道,经商的念头犹如埋藏在厚土中的种子遇到春暖,迫不及待萌芽而出。 父亲说是好的,自然是好的。当教师可立命可养身,也可桃李满天下。但只有自己的选择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彭武豪竭力说服父亲,让自己出去闯一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父亲一时间未必理解儿子的选择,但当儿子执意撩开蒙着神秘面纱的市场,他唯有让儿子听从内心的指引。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3 01:07 , Processed in 0.069368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