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大事。客家人至今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婚俗礼仪,那么,最完整版的客家传统婚俗是怎样的呢?5月17日上午,龙岗街道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再现了客家传统婚礼仪式。赶紧跟着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热闹迎亲
新郎踢开轿门
领新娘跨火盆
麒麟舞开路,敲锣打鼓吹响唢呐,热热闹闹的迎亲仪式正式开始了。客串新人的情侣小张和小伍穿着传统服饰,由媒婆领路。“新娘”小张坐在花轿内,紧随花轿的是几位挑着“箩格”、“礼品盒”的送茶婆等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绕行禾坪一圈,在鹤湖新居大门口停下。“新郎”小伍戴着大红花出来接亲,踢开轿门,领着新娘子跨过火盆,走进鹤湖新居,整个仪式结束。
虽然当天天公不作美,但仍有不少游客冒雨观礼,跟随队伍缓缓前行,不少游客拿着手机录制了整个婚礼过程。几位年纪较大的当地老奶奶似乎从观礼过程中忆起了自己年轻时候出嫁时的场景。
婚俗传承
婚礼简化步骤
延续至今
“新娘走出轿门前要一路撒红粬水,然后新娘再下轿进屋,这样可以驱鬼避邪。”70多岁的王阿婆看得起劲,对一些细节,她也记得十分清楚。客家民俗博物馆讲解员李秀娴告诉王阿婆,这次展示仅仅是简化版的“迎亲”,如果按照最完整版的习俗展示,得花上数万元。
随后,李秀娴也和现场的几个老奶奶聊起了现在简化后的客家婚礼。“现在不少客家人还是延续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只不过一些复杂的步骤就省略不再履行了。”李秀娴告诉记者。比如“哭嫁”,过去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现在不一样了,没有那种伤心的环境了,大家也认为大喜事不应该哭哭啼啼;再比如“抛生鸡仔”,踢轿门,现在的婚礼迎亲都是用小轿车,没有轿子了。抛鸡的时候就是把鸡从车上抛过去,踢轿门这个环节则已经省略。
客家婚俗流程
1.说媒。古礼称“纳采”,一种是媒婆主动上门征得男女双方父母同意;一种是男方看中谁家姑娘请媒婆通传征得女方父母同意;还有一种是通婚或指腹为婚。
2.传庚。古礼称“问名”,男女生辰“合八字”。
3.下定。古礼称“纳吉”,正式确定男女双方婚姻关系。
4.过礼。古礼称“纳徵”,男家择日向女家下聘金聘礼。一般人家礼品为“六鸡六盒”(6只鸡6盒礼品),还有一头生猪。
5.拣日。古礼称“请期”,确定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和进男家门的时辰。
6.哭嫁。喜娘出嫁前“哭婚”,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和家乡。
7.开脸。新娘出嫁前,由父母子女双全的妇人用五色丝线去除面部的汗毛,剪齐额发和鬓角。
8.祭祖。新郎家准备四副对联,分别贴在新郎家祖祠、大门、迎亲的花轿和新娘家大门上。
9.赏花。婚礼前一天晚上,男女双方分别在家用柚叶水沐浴后,新郎戴上毡帽,帽上插花,身上挂红。双方广请街坊好友吃圆仔粄(红色茶果)。
10.铺床。婚礼前一晚,男方家把床铺好,由辈分高和“好命”(夫妇健在,多儿多女)的长辈亲自在床上撒花生、糖果等食品,让小孩子上床争抢。
11.梳头。新娘出门前,由“好命婆”为其梳头。
12.挠姐妹钱。迎亲当天,姐妹们会把新娘的门紧锁,为难迎亲的人并讨要红包。
13.亲迎。迎亲队伍中一人挑着两只公鸡到新娘家换回种子等物品,在新娘未出门前先回男家。送亲队伍依次是新娘花轿、送嫁婆布轿、锣鼓及乐队、麒麟队、彩旗队,送嫁姊妹,挑嫁妆队。
14.抛生鸡仔。接上新娘的花轿出门时,由阿娘或叔婆把一只漂亮的公鸡抛过花轿。
15.踢轿门。新郎要用脚踢开花轿门,牵着或背着新娘下轿,沿着红粬水的路径(也有头顶着或脚踩着米筛)跨火盆、跨门槛进家门。
16.拜堂。新娘跪拜祖宗、天地、父母及长辈,并敬茶。
17.闹洞房。亲朋好友进新房与新娘嬉戏取闹。
18.过三朝。新娘结婚后两天不出门,称“守洞房”。第三天,新郎新娘带着礼品回娘家。 (来源:深圳侨报记者 颜晶 通讯员 李秀娴)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2 21:52 , Processed in 0.091250 second(s), 1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