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罗洁琳 去中英街干嘛?带货。 这几乎成了惯例。记者近日走访中英街发现,尽管有关部门在证件审批上出台诸多办法,但带货的水客还是有着自己的应对。有专职的,也有兼职的,一位兼职水客这样告诉记者:“中英街基本上有八成人都是水客。” 招揽兼职从办证大厅开始 3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沙头角中英街附近的边防办证中心。在这里,记者遇到了一位自称家住莲塘的潘先生。听说记者是第一次来中英街,便热情地提出要带记者参观中英街。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在贸易公司上班,平时有空会兼职帮别人带货。“这里每个人一个月只能来一次,所以我每次基本上都是和家人一起来。”他说,这次一起来的就是妻子和弟弟。 在办证前台只需本人身份证和十元钱,就可以得到一张一次性通行证。在去往中英街短短200米过程中,先后就有四五个中年人凑近询问是否要带货,还声称“有单有票”。潘先生询问其中一个“工头”:“带一单给多少钱?”“70元。”“太少了。”“那给你80元一单吧。” 潘先生告诉记者,一般他们都是带一单100多元,还可以和他们讨价还价,而且熟人会多给几十元。他还说:“上次他们来,发现间隔上次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所以办不了证件,于是让他妈妈带了一单,才给了70元,真是亏了。”记者看到中英街前的广场上不少人守在关口前,潘先生说他们基本上都是在等带货出来的水客。 记者在中英街看到,可能由于是工作日,现场并没有出现人山人海的情形。但知情人士报料称,上周末时这里人潮涌涌,光是进中英街就要花上两个小时,出来也得一个小时。潘先生也称:“一般周末人会比较多,人多的时候排队出关需要两个多小时。除了有旅客来玩,还有很多知道这个业务的人周末就会有空来带货。基本上来这里的八成都是水客。” 女学生也在排队拿货 潘先生的妻子丽丽告诉记者,他们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做代购,平时来这除了代购,还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去卖。记者发现,中英街不过一两百米,分布着的都是些卖日用品和保健品的零售店。 之后,潘先生一行带着记者来到位于中英街街尾拐角处一栋六层楼的房子里。这里便是囤货的地方。在二楼,狭窄的走廊边是三四间十几平方米的仓库,每间房前都坐着一两个人,他们的工作是根据人头将货物分装到手拉购物车里,身后的货物堆如小山,物品包括奶粉、饮料、睡衣、洗发水、护肤品、尿不湿、零食等,而门外站着的都是等待拿货的水客。丽丽说,一般来拿货的主要都是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而记者看到来拿货赚外快的还有正在读大专的女学生。 “深圳和周边的地方对港货的需求量很大。他们都有完整的销售链,这些东西一旦出关就会被他们分销到港货店,还有的会放到淘宝上卖。”潘先生透露说。 记者在仓库看到,分装人员一边从每类商品挑选两三件塞入购物车,一边将所选商品名称记录在纸上,然后还现场给所装货物打单。运货出关的水客则需要熟记自己的货物品类以防被查。记者发现,他们给物品所打印的小票上印有某某百货的字样,一般人很难辨别与正规小票的区别。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3 20:09 , Processed in 0.065607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