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拱门。资料图片
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落地 将通过港澳对接国际规则体系 前海蛇口片区 挂牌当日将公布“一揽子”红利政策 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形象拱门落成的几天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24日即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5日,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获悉,前海蛇口片区挂牌的相关准备已基本就绪,挂牌当日将有“一揽子”自贸区红利政策公布。 相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此次广东自贸区方案,反映了广东自贸区概念和定位的进一步升级,“无论是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上看,还是从自贸区的概念含义看,广东自贸区都不可能局限对接一个区域,而应该是向全球的开放”。而自贸区的定位加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则将可使自贸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前海蛇口片区区位优势明显 虽然三大“新自贸区”总体方案尚未公布,广东自贸区挂牌时间也未最后确定,但“广东自贸区将充分发挥广东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完善、开放型经济发达的优势,在国际投资、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的思路已率先透露出来。与此前曾流传出的“对接港澳”方案相比,此次明显定位再次“升级”。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教授曲建告诉记者,广东自贸区最开始曾被称为粤港澳自贸区,但后来就发现这种叫法很不妥当,其主要原因是内地和香港、澳门都各是一个独立的关税区,叫粤港澳自贸区就跨越了3个关税区,因此,现在调整为叫做广东自贸区。 另外,以前认为广东自贸区主要的任务是和香港、澳门的合作,但实际上,既然叫自贸区,其就不会局限在和某一个地区、区域的合作,而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合作。“特别是在国家已经提出‘一带一路’的安排后,深圳作为‘一带一路’上重点建设的支点,其一定要着眼全球。”曲建表示,无论是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上看,还是从自贸区的概念含义看,广东自贸区都不可能局限对接一个区域,而应该是向全球的开放。 不过,学界专家普遍认为,前海和蛇口都毗邻香港,区位优势明显,广东自贸区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的跳板依旧是“对接港澳”。“广东自贸区的重中之重还是粤港澳合作,这是广东与上海自贸区的最大差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智囊团成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辐射港澳地区并且促进粤港澳经济融合是广东自贸区建设的最大亮点。 前海近两年来 惠港政策频频 前海对此也早已做出探索,一方面,前海近两年来惠港政策频频,并在2014年12月4日以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达到顶峰,该方案从深港金融、科技、土建、人才合作和高层协调机制等8个方面给予香港50条优惠政策,“很多在全国是首创”。 比如,今年将推动把跨境人民币贷款放款主体,逐步扩大到香港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香港地区战略投资者,在前海设立或参与设立面向港澳和国际的新型要素交易平台;探索对拥有香港专业资格的人士,在向前海管理局或相关政府部门备案后,即可直接在前海提供服务等。 这将极大地吸引港企入驻,截至今年2月底,前海入驻企业已超23000家,注册总资金逾1.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港资背景企业有1171家,投资额占前海投资总额的18%。“前海新注册企业数量较2013年底增长5.64倍,总注册资本增长4.27倍,港企增长7.8倍。”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说。 另一方面,在对接国际规则上,从前海设立的深圳国际仲裁院上也可见一斑。当时,境外、港澳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仲裁机构提供的商事仲裁服务存有顾虑,首当其冲的就是仲裁的独立性,担心是否会受到行政干预或受到地方保护。为了消除疑虑,深圳国际仲裁院借鉴国际商事仲裁经验,引入法人治理模式,率先引入以国际化的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1/3以上理事来自境外,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立法方式确立法人治理模式的仲裁机构,与国际规则接轨。 这些改革很快吸引了境内外法律界和工商界众多知名人士,目前该院616名仲裁员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232名境外仲裁员占比37.7%,其中香港59名(若以居住地和执业地计算则有92名),境外仲裁员比例全国最高。截至2014年10月中旬,国际仲裁院受理仲裁案件总数为去年的3倍多,涉外案件占比为69%;调解案件的当事人来源地达到100个国家和地区。 鼓励入区港企对接“一带一路” 据省商务厅透露,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自贸区将探索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货物通关、商品检验检疫、质量标准、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发挥自贸区国际商品中转集散功能,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展示、销售、采购中心。扩大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推动人民币作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大额贸易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此外,广东将发挥自贸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空港的联动作用,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枢纽。深圳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伟丽教授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尤其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曲建告诉记者,深圳的赤湾港在古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始点,而这么多年来,深圳已经沿着“一带一路”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成熟渠道。在“一带一路”的主要城市中都有深圳的企业身影,这其中即有华为、中兴这样的产业投资,也有招商局这样的口岸资源和港口的投资。这就形成了非常大的渠道的优势,形成经贸往来的体系。所以,自贸区的定位中强调对接“一带一路”,就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备则表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前海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前海希望能依托香港在金融服务、信息资讯、国际贸易网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携手建设。“因此,今年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入区港资企业,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在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及共同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路演、互访与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张备说。 定制式通关助力自贸区建设 尽管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才正式批准广东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但前海实际上早在2012年就提出将前海湾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自由贸易园区,并做了相关课题的调研。而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前海又率先学习借鉴,并在复制的基础上创新。 曲建认为,广东自贸区相比最初的上海自贸区概念,其已经有了一次升级:最早的上海自贸区是自贸区1.0版本,其主要是在海关的围网区域以内。而现在广东、天津、福建以及上海扩区则属于2.0版本自贸区。与1.0不同的是,自贸区范围包括了海关围网区域以外。 “过去的自贸区概念如果只在海关监管区以内,那么它的经验就不可复制、不可推广。而在围网外,则可复制,可推广。”曲建表示,自贸区概念扩展到现在到围网区外,那么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服务贸易类业务会向全国进一步扩散。所以这次2.0版本是在1.0版本上,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和政策的体制探索,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前海在复制基础上的创新主要是围绕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前海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广东自贸区即将挂牌,深圳海关成立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海关监管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主任林少滨介绍,目前深圳海关除了迅速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还立足深圳特色、前海蛇口特点,提前研究、预先制定一系列定制式、符合深圳实际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办法,并将择机推出,助推自贸区建设。据悉,这些改革措施涵盖了海关通关、监管、保税、企业服务等方方面面,并根据前海蛇口片区的需要,进行了近、中、远期的规划。 策划:江强 陈鸿 统筹:张玮 曲广宁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曲广宁 杨磊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3 05:03 , Processed in 0.051267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