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商会 首页 陆河动态 人文历史 查看内容

【陆河历史】陆河大溪輋“先农坛”的来历

2015-3-23 14:33| 发布者: tao| 查看: 1990| 评论: 0

 

在深圳市博物馆的民俗馆里面,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个“鞭打春牛”的场景,讲的是旧时每年立春,(新安县)县官要举行“鞭春活动”,以示一年春耕开始,并兆示丰年。以前,没觉得这跟陆河有什么关系,以为陆河没有这种习俗。

近来,翻阅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版《陆丰县志》,才知道原来陆河(旧属陆丰县管辖)以前也有这样的习俗。在陆河县东坑镇大溪輋地区有一座“神农庙”,就是旧时陆丰县知县每年立春时举行“鞭打春牛”,祭祀神农的地方。该庙的正式叫法,应该是叫“先农坛”。


(拍自深圳市博物馆)


神农大帝,即上古时候的“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据古代文献记述:“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有“天、地、人”三皇,也就是“燧人、伏羲、神农”三皇。《尚书大传》说:“燧人以火纪,阳尊,故托羲皇于人;神农悉地力,种谷蔬,故托农皇于地。”神农在民间亦被尊称为“五谷大帝”。

在清朝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先农耕耤田,坛一座,在(陆丰)县北,土名大溪輋,离城(县城,现东海镇)一百四十里,原捷胜所(现海丰捷胜)建。每岁仲春亥日巳时祭。先农坛午时行耕耤礼祭日,承祭官率各官请神位供于坛上,衣朝衣行,礼祭毕,送位入祠。”

这段话,记述了清朝陆丰县的先农坛及耕耤田,就在今天的陆河县东坑镇大溪輋地区,其最先是由碣石卫下辖的捷胜所所建设。清朝时期,每年仲春亥日,陆丰县县官会率领属下各大小官员到大溪先农坛祭祀,并亲自下田扶犁,以劝导农耕。

 

(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的相关记载)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陆丰县的先农坛,会由位于海丰县的捷胜所所修建呢?

这是因为,捷胜所在吉康都大溪修建先农坛的时候,陆丰尚未从海丰分出来,还没有建县。明清时期,“所”是一种军事机构,比“卫”低一级别,现在深圳的大鹏所城,那时就是一个“所”。当时,位于古海丰县的碣石卫,下面管辖甲子所、捷胜所、平海所三个所,而吉康都(今陆河县及周边一些区域)大溪輋地区则隶属于捷胜所管辖。

清朝入关之后,很快就开始重视农耕,皇帝每年也经常要亲自或派代表去先农坛祭祀。清代祭先农,是中祀中的重要礼仪。尤其是雍正,登基之后,对此非常重视。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13年,除了上台第一年没去之外,接下来每年都会去先农坛祭祀和耤田。

到了雍正四年,他更是颁上谕,要求全国各级官员均需亲行耕耤礼,称:“朕欲令地方守土之官,行耕耤之礼,使之稼穑之艰,悉农民之作苦,量天时之晴雨,察地力之肥硗。”对此,礼部赶紧遵旨议复:“皇上躬亲胼胝之劳,岁行耕耤之典,嘉禾叠产,异瑞骈臻。今复行令地方守土之官,俱行耕耤之礼,仰见皇上敬天勤民,重农务本之至意。宜恪遵上谕,通行直省督抚,转行各府州县卫所,各择洁净之地设立先农坛及耤田,自雍正五年为始,每岁仲春亥日各率所属官以及耆老农夫致祭先农之神,照九卿耕耤行九推之礼。”

于是,全国每个府州县和卫所,都要建先农坛和耤田,并且每年立春的时候,主官要去祭祀和扶犁。于是,捷胜所当时就挑了吉康都大溪该处平坦肥沃的土地,修建了先农坛。据《陆丰县志》记载:“(先农坛)坛高二尺四寸,广二丈五尺。牌高二尺四寸,广六寸。座高五寸,广九寸五分。耤田,四亩九分,在大溪輋。祭品:帛一(白色)、羊一、啄一、铏一、笾四、豆四、籃二、簋二。”

耤田为什么会是四亩九分呢?原来,这也是当时的统一规定。据查,雍正五年又:“题准:详订耕耤仪节颁行直省,各择东郊官地洁净丰腴者,立为耤田。如无官地,动支正项钱粮,置买民田,以四亩九分为耤田,即于耤田后建立先农坛,供奉神牌,收存祭品,选择勤谨农夫二名,免其差役,酌给口粮,令居坛西配房看守,朝夕洒扫……著守坛宇农夫灌溉耤田,地方官不时劝课,将每年所收米谷及用过粢盛数目,造报布政司,送户部查核。”

于是,雍正五年二月,清廷开始在各直省府州县卫所设立先农坛及耤田,致祭先农与耕种耤田。今陆河县东坑镇大溪那个神农庙,就是那时建造的。

到了雍正九年,陆丰从海丰分出,建立新县的时候,因为吉康都(海丰七都之一)属新县,是陆丰三都之一,所以大溪这座先农坛也划给了陆丰县。当时规定,每个县都要建先农坛,新县因为建县过程中开销大,几乎样样都要配置,所以为了节省成本,就将这个原来由捷胜所城建造的先农坛,充作新县的先农坛,由此就不用再花钱新建先农坛了。对此,乾隆十年版《陆丰县志》的陆丰县建置志中有记载:“先农坛祠、耤田,先经捷胜所原建置,毋庸另建。”

有意思的是,在《陆丰县志》中,对祭祀先农坛的祭仪,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仪注:祭日,各官衣朝衣礼生引承祭官至拜位,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陪祭官各就位,承祭官就位,通赞唱瘗毛血,礼生引诣盥洗所,赞盥洗净,巾引诣香案前,赞迎神行二跪六叩头礼。兴行初献礼。引诣神位前,跪奠帛献爵叩头。兴诣读祝位跪众官皆跪宣祝文毕,叩头兴引唱复位通赞唱行亚献礼,引诣神位前跪献爵,叩头兴,复位。通赞唱行三献礼,如亚献仪。通赞唱彻馔送神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通赞唱司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各诣,燎所引唱诣望燎位焚毕,揖复位,通赞唱礼毕,各官更蟒衣,诣耤田行耕耤礼。”

而且对耕耤仪也有记载:“一官捧青箱,一官播种,各官俱用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各行九推礼,农夫终亩,耕毕,各回官厅更朝衣,望恭行三跪九叩头礼,仍将遵行。”

甚至对哪一级官员在耤田时担任什么角色,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耕耤日期具奏。省城,总督巡抚秉耒,知县执青箱,知府播种;府城,知府秉耒,佐贰执青箱,知县播种;州县,则正印官秉耒,佐贰执青箱播种;专城卫所,亦用正印官秉耒,如无属员即选择耆老执青箱播种。”

此外,还规定了器物和人役:“耕耤器物:农具一(赤色)、牛一(黑色)、子种箱一。耕耤人役:耆老一名(牵牛)、农夫二名(扶犁)、农童六名(唱歌)。”

清朝雍正朝以后,为渲染春耕生产气氛,敦促人们作好春耕准备工作,每年农历二月仲春,县级官吏,擂鼓鸣锣,吹吹打打,抬着纸扎的春牛、犁,从县府沿东门行至先农坛,沿路的老百姓,家家鸣放鞭炮,并将米、黄豆抛向耕牛,表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春牛抬到先农坛后,县级官吏,要焚香祀奠皇天厚土和先农氏,县官领头,众乡绅跟随在后依礼参拜,而后县官亲自扶犁,跟随春牛之后,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围观老百姓欢声雷动。县官试犁后,衙役将纸扎的春牛抬起游街,提示人们新年开始,五谷待种,百业待兴,大家迎接大闹春耕生产开头日的到来,游完街巷后,回到县衙门前打春后,然后把纸扎的春牛烧掉。


有清一代,皇帝都十分重视先农祭祀,多亲临祀典。在历代朝代中,清朝是皇帝亲祭先农次数最多的一代。大溪先农坛就是在雍正皇帝强化重农从本思想指导下,和全国各地一样奉令而建的。从上述考据文字可知,该神农庙距今约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陆河县东坑镇大溪輋“先农坛(神农庙)”现状)

 

可惜的是,陆河东坑大溪这座破具历史意义的神农庙,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毁掉了。直到改开以后,才在当地乡老的倡导筹划下进行了重建。不过,因历史传承被人为割断几十年,现在已经很难真正恢复了。

 

幽壹

2015年3月17日于深圳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3 00:54 , Processed in 0.050536 second(s), 15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