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冯晶磊林少霞)昨天是我国的首个“心梗救治日”,今年的主题是“120分钟,传好生命的接力棒”。记者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举行的义诊中获悉,据统计,我市每年有将近3万余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急症,但由于种种原因,仅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差。据介绍,我国在过去10年中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绝对人数和相对比例均显著增加,但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和长期预后未得到明显改善。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未能及时就医或呼叫120。二是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系统仍是采用就近救治原则,即将患者送至最近的医疗机构,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救治的关键是要“在发病后最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到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快速打通血管挽救心肌”,如果把患者送至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就将面临着二次转诊浪费宝贵的救治时间。 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120分钟内接受治疗的病死率为1.2%,而在发病后6小时接受治疗的病死率则升高至6%,其治疗效果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据悉,即使在我国的大城市,患者发病后到达二级医院的平均时间为5小时、三级医院为8小时。这就导致许多患者还没有到达医院就已经死亡;即使到达医院,因为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董少红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国家和省将建立新的急性心梗120救治机制,实行四步转诊:先是将急性心梗患者送至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接着是具有介入培训中心资质的医院,然后是具有心血管介入诊疗资质的医院,最后是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并且要与院内的绿色通道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无缝衔接,使患者能直达进行介入治疗的导管室,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患者中,5成以上在50岁以下。据悉,早在2001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便开创了深圳市第一条全天候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董少红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今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又整合院内多科医疗资源,筹备成立“胸痛中心”,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心包炎、肺动脉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以达到提高诊治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3 20:09 , Processed in 0.082265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