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在最近结束的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项目中,深圳大学教授邢锋主导并作为第一完成人、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发与协同调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二等奖。这是继今年5月相关项目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后,邢锋团队再次为深圳赢得荣誉。 混凝土作为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担负着节能减排的重任。邢锋团队大量利用矿渣、钢渣等工业废渣研发出高性能混凝土,显著减少了水泥用量及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走出了绿色、低碳、环保之路。如今,此类高性能混凝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20多项工程项目。 国内首创技术获发明专利10项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项目历时10余年,受到多类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持续资助。”在位于深大的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试验室内,邢锋教授表示。 邢锋告诉记者,粉煤灰、矿渣、钢渣等均是现代混凝土的掺合料来源,但其活性低常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不足。 为了有效激发掺合料活性问题,邢锋团队研发了基于活性激发调控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达到提高矿物掺合料用量,混凝土管桩整体性能优良,形成了节能环保的高性能混凝土管桩的规模化生产。 此外,这种高性能混凝土还在防腐蚀方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缺乏硫酸盐与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腐蚀性能测试技术的情况下,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了应力腐蚀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长期性能测试技术,且使用简便有效。 因为高性能混凝土为国内首创,其中多项技术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适用于建筑工程和重载交通路面工程 今年7月,邢锋教授卸任深大党委副书记,正式接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目前他仍兼任位于深大的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试验室主任。邢锋生于1965年,曾在清华大学求学10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进入深大任教至今。他说:“我对混凝土的研究从读博士时就开始了。” 在深大的20余年里,邢锋团结带领一批科研人员潜心研究,他负责的《腐蚀环境下混凝土基础设施服役性能保障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资助,资助金额160万元——这是深大首次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由邢锋主持研究的项目《滨海混凝土基础设施劣化识别和基于可靠度的优化控制》,广泛地应用于广东省、深圳市实际工程中。 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二等奖和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高性能混凝土项目,更加优化和简约了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降低了能耗和成本10%至20%,很好地满足了量大面广的结构工程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和地下管桩对于高耐久性、高适应性和性价比的综合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邢锋介绍,高性能混凝土不仅适用于建筑工程,也可用于我国重载交通的道路混凝土路面工程。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已经成功运用到了深圳机场T3航站楼、高铁深圳北站、万科总部大楼、中山市港口保利国际广场一期等20余项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建筑结构、道路路面和路基工程、隧道等基础设施,取得了近2亿元的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4 05:44 , Processed in 0.074296 second(s), 1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