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盛妆正艳,新春的温馨正浓。我跟随一群朋友游览了陆河河口镇昂塘村的昂塘大洋楼。
昂塘大洋楼是我市最早最大型的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物。它地处陆河县三大河流南溪、北溪、螺溪的汇聚口,西依螺河,东倚陆五公路,是陆河县与外界水陆交通的咽喉。昂塘洋楼原叫时雍楼,因它的建筑是西式的,故当地人称之为“洋楼”,又因地处昂塘村,故称“昂塘洋楼”。它始建于清末年间(1905年),由昂塘富商叶康俊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建造好,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共99个房间,分主楼和附楼两大部分。主楼约占地2000平方米,附楼约占地500平方米。洋楼雄伟壮观,设计奇特,经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且保存完好,让人叹为观止,慕名前来的游客不计其数。
当车子驶过了河口圩,很快就到了昂塘村,进村道直走约几十米,车就停在昂塘洋楼这位百岁“老人”的身后。看着这位老人灰暗斑驳的背影,我还来不及想像它的面容,当地一朋友就指着洋楼后面的一个大池塘对我说:“解放前昂塘村被国民党及封建地主势力所盘踞,红军和农民军合力攻打昂塘村时,双方伤亡惨重,血流成河,染红了这个大池塘的池水。全村到处断垣残壁,瓦片遍地。唯昂塘洋楼是钢筋水泥结构,而能独存。”朋友的一番话更激起了我对这位“老人”的无穷想像。顾不得欣赏满池塘的水浮莲和水草绿意旺盛的养眼,就快步跟随朋友从洋楼的附楼后门进入。
一踏进附楼的后门槛,全身立感阴冷阴冷的,一阵凉嗖嗖的风吹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附楼为一层楼设计,比我们现在居住的楼层要高出1米多,屋内荒置静寂与外面的阳光灿烂以及新春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引人注目的是附楼过道的墙体与洋楼的外墙体,给人一种古韵的美,这古韵的美是由这不同寻常的墙体所传递的反映。它是由钢筋、水泥灌石砌筑成的,墙体表面浮雕成一个个大小相同、凸凹有序图案的长方形。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块块长方体的条石砌成的石墙呢。手轻轻触摸着这内雕花纹的墙体,感受着它昔日的华贵;轻轻敲击,试图奏响它当初别具一格骄傲的心弦。但墙体无声,我却似有千言的冲动。
走出附楼前门,绕过同样是内雕花纹的围墙,便到了洋楼主楼的外大门,外大门古朴庄重中透射出昔日主人地位的显赫。门楼之上,飞檐形状极似一顶华贵的皇冠,它凝望着蔚蓝的天空,好像在向游客们诉说着这幢百年洋楼风云岁月中的故事。
站在外大门的门槛上,主楼展现无遗在眼前。这是一幢两层高的西式洋楼,虽经历百年风雨的侵蚀,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风貌依存,风骨也依然挺立。偌大的水泥铺地的庭院约六七百平方米,足足可以当篮球场。水泥地上有一小小的缝隙,一小撮嫩绿的小草从缝中顽强地探出头来,正在向这位百年老人昭示着:春天来了!
站在大楼的庭院中细看洋楼外观。一楼大门的门眉题写着“亲睦堂”,二楼大门的门眉题写着“时雍楼”,门两旁有一幅对联“时会同新创,雍熙挤太和”。二楼走廊的墙壁上书写着“毛主席万万岁”的标语,虽有些模糊但仍依稀可辨。这些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整幢寂静苍老的大楼增添了几分生机。大门两旁走廊各有四根造型精致的四棱水泥柱均匀直立,经二楼直达楼顶。这些柱子的四个面内都雕有不同的花纹,靠近大门的两根柱子则用色泽艳丽的有花卉图案的陶瓷砖镶嵌,这又为沉睡中的大楼增添了一抹亮丽。据说当时建筑这幢大楼的钢筋、水泥、陶瓷砖等材料都是主人四兄弟在新加坡办了橡胶厂、皮鞋厂挣了大钱,从法国购进的。惊讶于它长途跋涉的艰辛,惊讶于陶瓷砖经百年风雨后仍色泽如新,惊讶于它洗礼了战火依旧不会脱落,心怀敬重,便在楼前留影作纪念。
大楼左右两侧走廊呈对称,是大楼的左右两伸手房,也为二层楼对称设计,楼柱也是四棱精致的水泥柱,左右伸手房各有四个小房间,一楼左右两伸手有一对门眉:“兰馨”、“苞竹”。踩着伸手末端的螺旋状的楼梯,扶着灰白的栏杆,小心翼翼走上伸手的二楼,两伸手主房门也有一对门眉:“馥柱”、“茂松”,字体同样是苍劲有力。可以想见当年的主人不但财物雄厚,而且崇尚文化的熏陶。整幢楼的阳台都建有半圆形的拱门,灰白的栏杆,坚固完好。环顾大楼的外观,西欧风味十足,这在一百多年前的陆河山区乃至整个汕尾地区,该是何等的轰动与令人羡慕呢!
站在院庭中间,朋友问我:“你知道这幢大楼的排水口在哪吗?”我抬头细寻滴檐下的排水口,无果!朋友笑:“参观完,最后才揭谜底哦。”说完,领着我们踏进主楼正大门。
进入主楼正大门,仿佛一下子就穿越了百年时光的隧道,恍惚中一切又是多么熟悉的感觉,楼内的设计仍渗透着客家民居的痕迹,确切地说应是中西合壁的结构。前厅、天井、后厅一一入眼,我细看天井上方,蔚蓝的天空中倾泻下一方素洁的日光,足以照亮屋中的一切。在天井,也没发现有滴檐的排水口,只见天井边缘均匀地立着八根四棱房梁柱,与外面的四棱柱一模一样。楼梯设在天井左侧,在楼梯下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拱门,这便是防袭洞,内可容数人,藏身其中,可随时对攻占二楼的敌人进行袭击。
二楼与一楼的结构基本一样。游走在楼内的各个房间,房间内到处灰尘布地,或留下旧桌残椅,或破旧杂物一堆,或房门紧闭,蛛网缠绕。残留在灰暗墙壁上的黑色字,刻画于墙壁之上的毛主席头像,都一一见证了时代的日新月异。那圆形的瞭望眼,黑洞洞的无神地看着我们自由行走,大概是觉得我们似天外来客吧。
人去楼空的荒凉仍遮掩不住洋楼昔日的辉煌。从一楼上二楼的楼梯,贴着色彩艳丽如新的陶瓷砖,让你不敢相信这是一幢一百多年的老楼。那奇特的扫瞄眼,引起了我和一位年轻朋友的兴趣,他说那扫瞄眼像特大保险柜的钥匙孔。我说那扫瞄眼像武侠小说中暗藏金银财宝的机关眼。有的扫瞄眼竟然是从一块方形大石头中凿出,可见建房时主人用心之密,重视之最。另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整幢楼的天花板,虽黑迹斑斑,仍依稀可辨原有的容貌。天花板上不仅雕刻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而且没发现一处裂痕,其建筑的质量,不得不令人拍手称赞。然今天的建筑质量,又该有多少豆腐渣工程值得沉思的呢?我想,大楼的完好存留不仅有非常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还应有更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当朋友领着我们且看且登楼顶时,明显感觉到上下层的楼梯宽度不一。一楼上二楼时,二人并排走还卓卓有余,但当二楼上楼顶时,楼梯宽度明显窄多了,只容一个人通过。据说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患外敌侵入到二楼时,屋里人可退上楼顶,这时窄小的楼梯就起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宽阔的楼顶四周都有水泥钢筋砌成的栏杆,栏杆外表灰暗陈旧,但坚固完好无损。楼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楼梯亭,楼梯亭也设有瞭望口、扫瞄眼。楼顶四周还有防护屏,每隔数米有一个扫瞄眼。可以想见当初整幢洋楼是何等的森严壁垒、易守难攻!此时,朋友神秘兮兮呼我看楼顶四棱柱子的顶端,原来整幢大楼的四棱柱子都是圆形的空心,空心圆的半径约1.5厘米,这些空心的四棱柱既是大楼的顶梁柱,又是整幢大楼的排水道!再细看,凡是滴檐的地方,外高内低,一个小洞(排水口)穿过柱壁,雨水便可直入四棱柱的空心圆,直通地面,真谓设计之高妙也!
这是一幢易守难攻的洋楼。在革命战争时期,洋楼曾一度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盘踞之地。1927年陈炯明兵败,残部张作梅逃至河口,时雍楼地主叶少贤得知其部落脚河口,为借助其部作为保护伞扩张势力,便接张作梅于“洋楼”。但紧追残兵的东征部队穷追不舍。当时孙中山的学生叶德修趁机带领受压迫的农民起义暴动,目标指向时雍楼,有力地打击了当地地主盘踞已久的封建势力和国民党,从此该楼便由共产党地下组织接管。此后这座大洋楼,为海陆丰人民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功勋,谱写了海陆丰革命史上光辉的篇章。解放后这大洋楼曾放过公粮,做过陆丰县河口区政府,办过学校,做过临时的生产队队管等。
站在洋楼楼顶,极目四望,整个昂塘村貌尽收眼底。关于它所有的风云故事都浓缩在它静默的身躯里。在它的周边,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在为时代进步欢呼的同时,更应该增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意识。因为它是先民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最为生动和形象的活教材。 |
|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5-1-23 00:55 , Processed in 0.071089 second(s), 15 queries .